2023IFCII回顾 宁吉喆:可持续社会投资的三个要点:面向未来 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_火狐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_火狐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官方下载ios

火狐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

2023IFCII回顾 宁吉喆:可持续社会投资的三个要点:面向未来 融合发展 创新发展

时间: 2024-04-01 04:02:00 |   作者: 火狐体育最新官网入口首页

       

  尊敬的肖贵玉副主席、市长、贝多广教授,各位同事,各位专家,各位嘉宾:

  我很高兴应邀前来上海参加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并做发言,IFCII的主题从2021年首届的“从边缘到主流”,到去年的“从理念到行动”,再到今年“创新驱动 协同融合”,都是很有意义的。

  去年我线上参加论坛时,贝教授给我出的题目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新投资理念”,试图解决多个理念表述同一内涵的问题,看来这也很难做到。如今用中文描述的社会责任投资、影响力投资、可持续金融或者可持续投资,和用英文表述ESG讲的都是一件事,也就是动员社会资产金额的投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以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解决社会问题、激发企业活力。

  去年在IFCII发言时,我试图用高质量投资来概括,但刚刚主持人提到这个词有点抽象,今天我又想了一个概念把它整合起来,不知道行不行?叫可持续社会投资,用英文表达ESG全世界都广泛接受了;用中文表达是不是能这样表述?下面我就此讲三点看法。

  习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两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二十大讲的是党的中心任务,今天两会讲是国家的中心任务。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而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趋势,一是全球“碳达峰、碳中和”浪潮驱动的绿色化。再一个是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的数字化、智能化。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只有全力发展数字产业、绿色产业才能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目前我国绿色经济后来居上,蒸蒸日上,节能环保产业的总规模已接近10万亿人民币,到今年4月末,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总规模已达到12.58亿千瓦,英国、法国全国的电力总装机不到1亿千瓦,我们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12亿多千瓦。大概到2030年在中国二氧化碳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要进一步快速推进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

  同时我国的数字化的经济总规模就更大了,已达到了50.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41.5%,但是要建设“数字中国,网络强国”,不仅需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且需要构筑强有力的绿色能源基础。为什么把数字跟绿色连在一起,因为各位明白无论是数字网络、数字设备或数字产品,都时时刻刻离不开电力,没有绿色的能源基础,数字化的经济也走不远。所以顺应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必须走低碳化的发展道路,数字化也要走低碳化道路,要用绿电。

  而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据测算,今后10年我国低碳发展需要几十万亿元,甚至可能会达到上百万亿元。而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以及社会共享领域的项目,往往都属于公益性项目、基础性项目,是不盈利或者是微利、低利的。仅靠传统渠道投资,难以实现绿色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的历史变革。因此,着眼于推动绿色现代化,必须全力发展用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可持续社会投资,这是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所在。是时代性、互惠性、外部性相得益彰的社会影响力所在,也是ESG投资的核心要义所在。

  投资于可持续社会项目,就是投资于未来,符合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符合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核心利益和长远利益。对致力于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理性和成熟的市场必将给予更高的估值。

  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的概念虽然来自国际,但是刚刚大家都讲了,在中国早就有端倪、有实践。如1993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公司法》就明确规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1996年全国人代会批准的《九五计划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015年我国与联合国其他大多数会员国一道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致力于实现包括17项指标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梳理中国可持续社会投资发展的历程,不难发现有5个特点。

  一是实践走在概念前面。我举个例子,2005年国际上社会责任投资也是刚刚获得公认,是在2004年联合国的一个倡议里提出来的,那么这一年,中国的工业污染治理、建筑项目、环保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这三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资达到了2388亿元,这一个数字还不包括生态保护的投资,不包括社会事业的投资,以及企业自身建设的投资、ESG的其他投资,所以大家回头看投资挺大的,当然这个投资都是政府主导的投资。

  二是政府投资走在企业投资前面。过去中国的ESG投资都是政府主导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只是配角,政府的项目定了,国家拿了钱,金融贷款跟上,大家都是这样,企业有少数配套。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在没有征收污水处理费覆盖经营成本和投资折旧以前,只能由政府投资兴建。

  三是国际企业走在国内企业前面。目前世界500强中的前250强的企业,ESG信息披露率达到96%,当然这里是有中国企业的,大多数是国际化的中国企业。

  四是上市公司走在非上市公司前面。最新的数字是我国1700多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编制发布了2022年ESG相关报告,这个报告质量参差不齐。而非上市公司这样做的就比较小。

  五是绿色信贷走在别的金融工具前面。截至2022年末,我国本外地绿色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38.5%,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规模相对较小。

  总结历史,面向未来,在中国推动可持续社会投资无疑需要加快融合发展,有以下5个方面的融合。

  第一,理念的融合。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就是要推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这与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提倡的清洁、平等、包容、创新、和平以及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发展理念是相互契合、高度一致的。刚才贝教授也讲到了这点。所以,需要推进国内外这些先进理念的融会贯通,把可持续发展社会投资从外生变量转为内生变量,不要认为这个投资仅是舶来品。

  第二,知行的融合。知行合一、理念和实践结合,是落实可持续社会投资的关键。要把ESG治理体系落实到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投资决策、融资安排、风险管理、信息公开披露等系列行动之中。把这种投资从过去完全由政府主动转为企业和金融机构主动。

  第三,项目的融合。盈利性的项目、非盈利性项目要以盈补亏、以丰补欠,从彼此分离转为相互结合、综合考虑。

  第四,资本的融合。公益资本、公共资本、商业资本对于财务回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促进融合,从单一目标转为多重目标。我们早就提出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是不是都落实在会计制度和投资可行性研究里。应该说还是任重道远。

  第五,标准的融合。目前ESG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国际标准,国际上不同的组织和机构有不同的体系,不同的地域权重、指标的权重也不同。昨天晚上大家也都讨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国内的标准如何制定,还正在探索之中,要立足国情、科学借鉴、扬长补短,提出中国可持续社会投资的标准,从各自衡量转向统一度量、科学评价。

  回顾过去,我们国家的经济创造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世界奇迹,靠的是改革创新;展望未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依然需要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思维方法。在14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还有守正创新。创新我们的经济思维、投资思维、金融思维,把追求社会价值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二是创新企业行为。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90%以上都是企业投资,社会融资中企业融资也是大头,所以刚才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共资金有限、私人资本有富裕,这在中国也是一样的情况。如果仅靠政府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大任是很难实现的。推进可持续社会投资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主动实施“双碳”战略,自觉推动绿色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而不是由政府在后面来推着干。不停地改进革新治理体系、治理结构,把可持续社会责任投资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纳入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决策和日常的经营管理。

  三是创新市场环境。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各类企业可持续社会投资的基础,要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合理引入ESG等国际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同时抓紧研究开展投资项目ESG评价,引导国企、民企、外企更看重环境影响优化、社会责任担当、治理机制完善,形成有利于可持续社会投资的市场环境。

  四是创新融资手段。新的投资方式需要新的融资工具,本届论坛探讨混合金融的价值,这在中国潜力很大。从投资主体看,政府资金与企业资金如何混合?针对国家“十四五”规划有关项目,运用政府投资贴息、担保等杠杆撬动银行贷款、市场资金更多的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资金性质看,公益资本、公共资本和商业资本如何混合?通过财政资金、社团基金、慈善捐赠等方式,吸引更大数量的商业资本履行社会责任。

  五是创新宏观政策。财政政策应当创新,加大财政资金对可持续社会责任领域支持的力度,研究设置低碳转型基金,发挥税收激励约束作用,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积极构建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金融政策要创新,全力发展绿色金融,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投资、价格、市场、贸易政策都要创新,完善绿色产品目录、绿色投资目录。健全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展和节能减排的价格机制,建设碳排放交易的全国统一市场,构建绿色贸易体系。

  前几天从媒体上获悉,北上广深等地ESG人才稀缺,香港也苦于ESG人才短缺问题。深圳前海某基金以160万元年薪招聘并任命首席ESG管理者,这与国际国内一些企业正在裁员减薪形成鲜明对比。这有利于ESG的发展,也给有关投资者、从业者带来了激励和鼓舞。可持续社会投资大有希望!